乙烯基树脂胶泥的核心配方设计需围绕耐腐蚀性、粘结强度及施工性能展开,以下是几种典型配方的关键成分与配比:
基础配方设计原则
-
树脂体系选择。
- 乙烯基酯树脂(如MFE-711型)作为主体材料,兼具环氧树脂的耐化学性和不饱和聚酯的韧性。
- 可通过添加环氧树脂(如E-44型)提升耐温范围(-40℃~180℃)和力学性能。
-
功能组分。
- 玻璃鳞片(径厚比30:1的C型玻璃鳞片)通过定向排列增强抗渗透性,片径选择需根据防腐需求调整(如80目、120目等)。
- 气相二氧化硅(如AEROSIL 200)改善涂层致密度和流平性。
- 硅烷偶联剂(如KH-560)增强树脂与基材的粘结力。
-
固化体系。
- 过氧化甲乙酮/过氧化氢异丙苯作为固化剂,配合促进剂(如异辛酸钴、DMP-30)加速交联反应。
- 促进剂与固化剂的配比通常为树脂质量的0.5%~4%,需分步添加以控制反应速度。
典型配方示例
示例1:乙烯基酯-环氧复合体系胶泥
- 基体树脂:乙烯基酯树脂(MFE-711)60份 + 双酚A型环氧树脂(E-44)40份。
- 固化剂:过氧化甲乙酮(MEKP-50)2%~4% + 促进剂DMA 0.5%~2%。
- 填料:玻璃鳞片50份 + 云母粉10份 + 气相二氧化硅2%~3%。
- 添加剂:偶联剂KH-560 0.5%~1.5% + 消泡剂BYK-066N 0.1%~0.5%。
示例2:预促进型鳞片胶泥
- 基体树脂:乙烯基酯树脂98份 + 气相二氧化硅1%~3%。
- 固化体系:过氧化氢异丙苯(328E)1%~3% + 促进剂B 0.5%~2%。
- 填料与添加剂:玻璃鳞片(80目+120目)共10份 + 低收缩剂(如聚醋酸乙烯酯)1%~5% + 触变稳定剂BYK-R605 1%~2%。
施工与注意事项
- 基层处理:确保表面干燥、无油污,含水率≤6%。
- 配制要求:材料需在45分钟内用完,涂层固化需5~7天。
- 环境条件:施工温度建议15~30℃,避免低温或潮湿环境影响固化效果。
上述配方需根据具体防腐需求调整,例如在强酸碱环境可增加钛白粉或炭黑改善耐化学性;海洋工程中可添加阻燃剂提升安全性。